首页

临科原创

首页 >> 临科原创 >> 正文

《凤舞河东》连载五

发布日期:2024-10-25    作者:庞尔锋     点击:

曲柳河二滩公园建设完成之后,组织部门决定让何春秀担任凤仪居委会代理主任,和老支书马尊义搭班子。

再早春秀和马家并不多熟悉,只是感觉到这一个船工之家挺神秘的。父亲时不时地暗示与马家那个难以解开的结,更加增添了春秀对马家的好奇。可自从四年前曲柳河老桥改建和马家直接打上交道后,春秀竟觉得对按庄邻行辈叫“马二叔”的人有着莫名的好感,让他对马家有好感的还有那个仅大自己一岁没了父亲却见解独到能支撑一片天地的“马家少帅”——马兴东。

马兴东在老桥改建拆掉了他的蒙山化工厂后,竟然凭小小年纪上下活动,找政府跑资金,搞创意上项目,动员成功了曲柳河办事处十几个村庄的规模以上的企业二十多家在东外环路以东搞起了工业园和物流城,而他自己的蒙山洗化股份有限公司和蒙山洗化物流长时间分别成为上市公司和山东省最大的物流企业。

在后来和村民的交流中,春秀越来越多地了解到马家的一些情况。

蒙山股份有限公司开业那一天正好和曲柳河大桥通车在同一天,那天的通车庆典和马兴东的公司开业庆典一前一后是同一拨领导主持的,区里的高书记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曲柳河大桥通车的意义以及村民的踊跃参与出资的义举,对蒙山洗化股份公司的建设以及它对东城区今后经济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讲话中不乏“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一类赞誉之词。

马兴东的爷爷是在曲柳河大桥通车的第三天去世的。

马老三九十多岁的人了,背虽然驼了,但耳不聋眼不花,闲来无事喜欢到处转转,转三圈看两圈之后,慢慢就养成了一个口头禅:变了,变了,那是真变了。大桥通车那天,村里人能爬起来的全部来到桥头堡,没有人号召,也没有人集合,马老三约了几个老哥们也去了。通车仪式结束后,领导都参加他孙子的化工厂庆典去了,他请几个老哥们到家里好好地喝了几盅二儿子存了二十多年的临河府酒,他喝得面酣耳热的时候,给老弟兄们说:这酒现在卖几百块钱一瓶呢,比茅台还贵呢,关键是存的年头长了。

那一天,有人看见马老头面带红晕,一步三晃地来到曲柳河边。他那只木板铁钉的老渡船已经成为了河滩公园展出的文物了,很多少年的孩子看到这只木船会流露出稀罕的好奇,比之旁边的翻山车滑梯等玩意儿似乎更能引发人怀旧的情愫。

回家以后的马老三便卧倒在床,再也没有起来,高烧不退,一夜连说胡话,无非就是:“变了,变了,真变了”,还有“有桥多好,坐船干嘛”,再就是“玉贵他娘真的不该死哇”之类。

大桥通车的第三天上午十时,马老三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满足和留恋,在儿子马尊义和孙子马兴东哀伤的目光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春秀没有想到的是,她甫一上任村官,当上前途未卜的凤仪居委会带班主任后,就面临着一块巨大的硬骨头要啃:老城区旧村改造被列为全区的“一号工程”,“一号工程”的重点拆迁还建村就是他们这个临河而建的百年老村。

更让春秀没想到的是,他自己正头疼怎么样做通父亲何玉贵的工作,让他带头拆迁占据在村南显眼位置的五金厂时,父亲竟然主动找到了她。

“春秀哇,你看看联系一下,到城东外环的工业园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咱家的五金厂尽快搬过去?”父亲的话好像是商量又好像是在安排,不过反正是让毫无思想准备的春秀吃了一惊。

“唉——爸爸,您的大脑怎么通得这么快?!”春秀问道。

“闺女的工作,我不支持谁支持。晚主动不如早主动,这不是你说的吗?”何玉贵老来看着这么个大闺女,有时想开点玩笑。

“区里,街道上都有政策的。所有的拆迁企业都有优惠政策,随到随安,工业园有指挥部,你自己去不就行啦?”春秀道

“你看看,你孩子还是太幼稚吧,我让你出面,还不是让你这个大主任挣足面子,反正我这张老脸无所谓了。”何玉贵说道。

“是啊,因为修桥方案的事,过去了三四年了,还有人背后议论你,你看人家……”何春秀接过父亲的话茬,这种埋怨何玉贵听了多少。

“哪个人家,不就是马家吗?有什么了不起!——不过那个小子的确是有一套。”父亲仍有些个嘴硬但话说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了,提起了那“马家小子”时不自然地流露出赞美的语气。

何玉贵是何等人物!在他的带动下,凤仪庄村里村外所有的大小企业手工作坊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该扩大规模的扩大规模,该注入资金注入资金,该新上项目新上项目,该招收工人的招收工人,干净麻利地到了城东工业园安了新家。短短时间,凤仪居委会的一期拆迁还建工程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条不紊,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完成。

这些日子,春秀眼里看到的是忙忙碌碌的人群,听到的是欢庆的锣鼓声和庆典的鞭炮声。市里区里街道上领导交口称赞,把凤仪庄旧村改造作为样板和典型,在各地居委中大力推广。春秀在不经意间成为到处作报告介绍经验的“媒体红人”,报纸上有名,电台有名,电视有影,不长时间,曲柳河两岸上上下下都知道有一个年轻有为的村官叫春秀。

凤仪庄的老少男女一开始对这个黄毛丫头并不“感冒”,大家都知道四年前老桥改建,何春秀和她的建筑大学的老师们进行了桥梁设计,两个方案出台后最终否决了省钱的第一方案使用了第二方案,搬走了马家的厂房留下了她家的五金厂,这让乡亲们大为不满:一个未出茅庐的姑娘才多大呀,就会利用老师们的权利以权谋私了,别忘了,修建曲柳河大桥的钱可是从咱老百姓的腰包里掏出来的呀!

修建曲柳河二滩公园搬走了自己奶奶的坟子,旧村还建甫一开始就搬走了自己家的五金厂,这两件事让乡亲们看起来高难度的工作,没想到让这个黄毛丫头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老少爷们在事实面前又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春秀姑娘,不少人背后叽叽喳喳:这姑娘跟她早死的奶奶好有一比。